ALIM3161   0618

 

ALIM3163   0618

 

ALIM3165   0618

 

ALIM3167   0618  

以下引自九藏閣


十八日    南鯤鯓池王爺誕辰

    臺灣南部沿海一帶漁民,大都奉祀池府千歲;尤其是北門鄉南鯤鯓代天府的池府千歲非常靈驗能掌握潮水,幫助許多漁民海上作業順利。根據南鯤鯓代天府述說一則關於「五百力池王」的傳奇,相傳在清朝時期,位於台灣嘉義縣西南沿海以捕魚為生的布袋嘴一個村莊內擾攘不安,經過莊內神明指示,須迎請南鯤鯓代天府池府千歲前來才能解決。於是莊民決議前往南鯤鯓代天府迎請神明,眾所皆知池府千歲神威忠烈威猛,因此迎請池府千歲大駕的轎手,必須是身強力壯,於是從庄內挑選四名轎手及一名前導,五人都是能舉百斤的壯漢,在耆老及莊民的陪同下,渡過八掌溪還有急水溪一路來到了南鯤鯓代天府迎請池府千歲。
    一行人滿心歡喜的來到南鯤鯓代天府,因為開基池府千歲已經外出辦事,只好迎請殿內的副尊池府千歲回布袋嘴,回程中,同行者不斷發出怨言,並嘀咕著「副尊池府千歲是否也那麼有神威?」轎陣來到了急水溪,渡過對岸時,突然狂風大作,前導及抬轎四人連同神轎騰空盤旋,飛越急水溪,奔回南鯤鯓代天府,這時,池府千歲大發神威震懾住這群人,神明發威消息不脛而走,並傳回布袋嘴的莊內。莊內大老知道迎請轎陣對神明不敬,因此發動全庄前往南鯤鯓代天府,以隆重八人大轎、旗鼓陣頭熱鬧的再把池府千歲迎請入庄,庄內家戶門前擺出香案跪地迎神。因為當時抬轎及前導共5人能舉五百斤,所以當時坐轎的池府千歲就尊稱為「五百力池王」。而這個傳奇神蹟至今眾人還是繪聲繪影傳頌至今。
    池府王爺姓池名夢彪,陳留人氏,文質仁心,天資聰穎,性情剛直,治軍嚴正,用兵如神。唐高祖入關時,因助唐開國有功,授封中郎將、折衝都尉。貞觀十七年(643年),隨唐太宗親征高麗國(即今韓國),勢如破竹,又加封為宣威將軍。
 池府王爺是一位文質彬彬的神聖,為何金身造型是黑臉,眼大如豆,看起來威嚴無比,傳說池府王爺某夜夢見一位瘟神,奉玉帝旨令下凡降災、散佈瘟疫,池王知道後,便請這位瘟神到府中飲酒暢談。瘟神暢飲之後,已有幾分酒意,就吐露下凡之意,池王心腸慈悲,害怕百姓受災,託言借看藥粉,趁瘟神不注意時將那包瘟疫粉全部吞下。藥粉進入池夢彪腹中,藥性發作,隨即滿臉變黑,兩眼突出而亡。瘟神帶著池夢彪的靈魂參見玉帝,玉帝感念其愛民救民的精神,敕封祂為代天巡狩池府千歲,六月十八日為誕辰。

    ▲左圖:池府千歲神像。左二圖:有「五百力池王爺」之稱的南鯤鯓代天府池府千歲神像。右二圖:南鯤鯓代天府 最熱鬧的王爺祭,除了本地的信徒外,各地王爺廟也都會組團前來進香,乩童與各式陣頭形成了大會串,頗有互相較勁的意味,蔚為奇觀,卻也是王爺祭最有看頭的表演之ㄧ。右圖:南鯤鯓代天府創建於明永曆15年(1661),佔地約六萬坪,供奉李、池、吳、朱、范5位王爺,又稱五府王爺廟,是台灣歷史最為悠久也最大規模的王爺總廟,每到王爺誕辰日(一年有四個進香期),當地會舉行盛大的祭典,也就是王爺祭,各地王爺廟都會回來進香,廟內雕刻精緻、彩繪與傳統剪黏非常特別,尤以正殿上和三川門最有特色。

天竺國神像雕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恭祝 光大寮 聚寶宮 蕭府太傅 五月十七日聖誕千秋 萬壽無疆P1150752P1150755  

五月十七日    蕭府王爺誕辰

    蕭府王爺廟主祀漢朝蕭何:富美宮奉祀神蕭府相國公,諱望之,字長倩,生於東漢山東省東陵縣人(後徒居陝西社陵縣),幼時秉承書香,博通經史,善習騎射兼全文武,宣帝朝(為第十代,公元前73年)出仕從政,任績斐然,歷太子太傅,繼皇龍二十五年(公元前29),至宣帝臨終受命托孤,輔躬朝政,詔命有蕭望之、史高、周堪等,幼主元帝(即十一代,公元前48年),離今2027年,在晉封前將軍,以古至興建文教,立規訓忠孝愛民,因阻忌於中書宦官弘恭、石顯等,結謀外貴權衡朝政,屢諫不聽,反為所謀。至十三代哀帝時(公元前五年),使昭雪平反,敕封相國公為神,歷朝保國佑民,威震遐邇,廟供俎豆,每歲農曆五月十七日紀念神恩祭典千秋,香煙萬載,綿綿不絕,嗣冑育,子孫聞,屢近六部卿云耳。」

 

文引自九藏閣 

 

恭祝 光大寮 聚寶宮 蕭府太傅 五月十七日聖誕千秋 萬壽無疆

 

 

P1150251   0517

 

P1150254   0517

 

P1150255   0517

 

P1150263   0517  

天竺國神像雕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los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
reload

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
看不懂,換張圖

請輸入驗證碼